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24-05-13 12:55

1. 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老师给的标准答案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部门职能转变。其次,要加快国有体制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 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三) 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我国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
(四) 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五)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平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如何应对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二)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三)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我国必须做出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其中要着重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四)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保障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五)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当前,我国尤其应该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要善于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把进入区域化的APEC作为我国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试验场”和“练兵站”。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平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应对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新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比较优势,分阶段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要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
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它作为一种趋势
却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脱离这一趋势而寻求独立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那些希望国富民强的人们,不管喜欢还是厌恶,都必须融
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并且是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流中去。然而,有趣的是,不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如何,愿意还是不愿意,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
主流中去,本身就是一个不以他们意愿为转移的问题。以资本为例,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被看作迄今为止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的确有大量资本在寻觅着投入的场所,但
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在你所希望的时间投向你所希望的地点。据统计, 
80年代后,国际资本的80%在三角地带(美国、西欧、日本与“四小龙”)流动,多数发展中国家被排挤到边缘。198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了世
界流动资本的55%, 
199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而“大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除了国家捐赠、多边援助以外,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外援资本。[7]这不奇怪,资本是要“吃东西”
的,没有利润的地方它绝对不去,因此,必须“诱”之以“利”才能获得资本。推而论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流中去,要以做好许多事情为前提。
 
 能否保持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挑战。经济全球化固然开拓了市场,但该市场是双边的而非单边的,当本国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时,对方的
产品也大量涌进本国市场。由此产生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输出输入过程中系统的平衡问题不是简单的贸易平衡问题,而是商品进出口过程中,特别是商
品进口过程中,以国家为单位的社会有机体或社会系统的适应问题,即我们能否应对滚滚而来的强大的西方物质欲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冲击。其中包括,电
子、通讯、汽车、农业种植业等比较劣势经济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合理性问题;结构调整和高新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就业压力问
题;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所面临的国外同行的残酷竞争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波动,大量资本出入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西方影视音像产品的冲击以及与
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矛盾问题,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在输出的同时妥善解决输入带来的上述问题,中国社会机体就会发生畸变,中国社会发展就会遭遇重大挫
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听说哪个国家因入世而有灭顶之灾,但已有报道说,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拉美国家来说,只意味着进口的大量增
加,而出口的增辐则很小,其直接后果是拉美国家外贸赤字增加,竞争力不强的本国企业将受到沉重打击。[8]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能应对进口的挑战,市场的
开拓就根本不是机遇,或者勿宁说是他人的机遇。
  现有经济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怎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我们面对的第三个挑战。如前所述,资本投向某个地方是为了利润,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保证自己所获得的利润能够返回手中。为此,无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
  是跨国公司、财团以及它们的代表——国家政府,都诉诸规则,要求用具有契约性、同构性、高效率的规则保障自己的权益。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要求有一套统一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这套规则就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的体制或制度,包括其
 
 结构、功能和机制。它们构成该行业、该部门、该国家“投资环境”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机制脱胎于计划时代, 
20年间虽经改革而有很大变化,但对内距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外距离以WTO为代表的现行国际规则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改变这一
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状态的办法似乎一目了然,这就是以“接轨”为取向,深化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WTO的规章制度、现行国际经济交往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国家或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制定的,其基本精神是自由化、私有化、放松经济管制,这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设定存有差异,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有抵牾。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不能扬弃传统而与先进文化同道,其生命力将会渐次枯竭;但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倘若照搬他人的模式,则会重复东施效颦的故事。
  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机制
转换,就面临着既要“接轨”又不能照搬、既要民族特点又要时代精神的复杂性,能否从多重矛盾的纠缠中走出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能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主流中
去和能否在输出输入过程中保持机体平衡的要旨所在。因为,无论引进外资还是开拓市场,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顺乎历史、合乎国情的制度创新。对于后发展国家

5.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摘要:经济全球化,就其原因和动力来说,既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占有这种生产力的资本及其人格化代表的资产阶级全球扩张的结果;就其性质来说,既是现代生产力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就其结果和影响来说,既使资本获得了超额利润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既造成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又为新的未来的社会形态的诞生创造着历史条件。当然,这种矛盾性、两重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竞争  前言: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迅猛,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本世纪最后10年,全球化过程大大加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流通格局,加上运输技术的进步,实物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不仅使商品贸易加快,同时使企业跨国组织生产成为可能。更为突出的是,资本流通已成为瞬间的事。技术加速进步使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技术逐渐独立出来,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流动。  30年来世界技术的转移周期曲线显示:第一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从平均10年降低为4年;第二产业的硬技术转移周期已从平均5年降低为2年;第三产业的硬技术和软技术已从平均2年降低为0.5年;而信息软件更从过去的平均1年降低为2个月。牛文元据此强调,这种转移周期的显著下降,给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以有力的支撑。  正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当今世界整体上的未来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对各国各地区各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劳动分工和经济交往在全球范围内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表现,因此无论是其形成原因、发展动力、社会性质还是其现实影响和历史作用,都具有矛盾性、两重性。因此,我们在分析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候,必须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但出现了新的特点;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工人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但面临着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来说,经济全球化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就机遇而言,有下列方面:(1)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是工业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的过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资金短缺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大难题。这样,只要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就可以吸引外资,就可以利用外资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利用外资新建企业形成高质量的资产,外资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可以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口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得到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还可以开发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本。通过外贸,利用世界市场,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率为8.6%,近年来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2)通过发展和对外开放,解决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一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二是由于人口多,因而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人们不能就业,就没有生活来源,就无法生活。就业问题突出,社会就不稳定。因此,发展在谋求GDP增长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利用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开放服务业,组织劳务输出,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3)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的问题,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基本上处于前市场经济阶段,即自然经济的阶段;二是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人为地将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但由于传统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改革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体制环境的要求,成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动力。  就挑战而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和负面影响的积累和加剧的过程,无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和负面影响都会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某种挑战。(1)宏观经济上的波动与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在当代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下,意味着信息、资本、人力、物资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流向最能获利的地方。当一个国家成为最能获利的时候,各种资源就会流来,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当这个国家成为不能获利或获利较少的时候,各种资源就会流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打击和冲击。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拉丁美洲金融危机都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2)发展上的差距、贫富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并不是在条件平等下进行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明显地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竞争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赢家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输家。这种竞争结果的不断积累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和贫富上的差距愈来愈大。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使得那些能够跨国流动的资本所有者、熟练劳动力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与那些不能跨国流动的非熟练工人群体相比,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发展中国家各行业、各地区、各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也造成着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在发展与贫富上的差距。(3)制度、规范及主权上受到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和个人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使得整个世界市场采取统一的技术规则、统一的交易规则、统一的行为规则,作到市场规则的单一化、标准化和惯例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然而,这就造成了市场的统一要求和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和个人所拥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家知道,直到现在为止,世界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是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制定的,也是有利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因而它们不仅利用这套游戏规则在市场上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不公正的竞争,而且还经常以维护这套游戏规则为幌子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干涉其内政和主权。(4)环境和资源上的压力。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不被挤掉,就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上的问题,这种发展往往是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结果是既破坏了环境又导至了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往往利用直接投资的机会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剧了它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机遇也好,挑战也好,都是主体的一种价值评价。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就会呈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而且机遇和挑战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只看到机遇而看不到挑战、只看到挑战而看不到机遇、把机遇和挑战机械地绝对地对立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因而也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观点。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充分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实行追赶战略的正确性。⑤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东亚经济、亚洲经济、全球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⑥总之中国过去20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对于经济全球化,只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分析,及时抓住和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机遇,沉着应对和巧妙处理它所提出的挑战,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船就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乘风破浪地前进,就能够在未来达到理想的彼岸。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6. 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其不得不面恰的一个重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国经济。试图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国家依然贫穷落后。如何摆脱落后的面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拉大的经济差距,依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解决的难题。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2000年联合国发布的《千年报告》指出:“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民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配也不平衡。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伤害,这些力量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有的国家发展速度较快,而有的则远远落在了后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尽管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并没有受到公平待遇。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施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不公平分配,使得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样也在拉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曾评论说“贫困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速度是不能容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已成为爆炸性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其次,它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受过教育或拥有资源或垄断权力成员,可以在发达国家之间自由流动或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受较少教育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成员却与此相反。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一个高薪收入阶层会涌现,由此会造成收入严重集中化使贫富差距拉大,而贫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条件损害着他们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并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面前,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应对,未雨绸缪,扎住机遇,迎接挑战。

7.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六大挑战
  中国证券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新常态概念意味着新挑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新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李扬:第一个挑战是投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无论如何绕不过投资。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投资。但投资又带来了产能过剩、增长水分等很多问题,所
以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剩”的悖论,在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解决好这个悖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改革的方式,对投资进行一些新的处理。
 
 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投什么、如何投、谁来投三个问题。投什么是要偏向消费生态,如何投是要减少负债、增加股本,谁来投是要民间资本来投。对投资进行
处理,一要做好激励机制问题,现行GDP的考核很难对政府、企业起到激励作用。二要做好基础设施投资的商业可持续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经济结
构、调整统计方法和计价方式,让这些过剩的产能可以到有大量需求的领域中去。
  第二个挑战是债务率上升和杠杆率飙升。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
因为发达经济体杠杆率上升、债务上升导致的债务危机。在危机发生时,我国的杠杆率和负债率都不算高,但这几年都飙升了。我国的实体经济总负债杠杆率的占比
目前还不高,但是企业的负债非常高,实际上与国际比较都是这样。
  第三个挑战是城镇化问题。原来城镇化是开发计划,买地、卖地、招商,现在需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重新看城镇化,要从土地市场一体化的角度看城镇化。城市化是为了提高效率,城镇化的社会含义意味着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个挑战是房地产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从体制上削弱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经济社会基础。另外,城镇化战略的转型,终止了住房市场发展的传统动力。
未来城镇化将不再主要体现为开发区化的城市规模扩张,所谓10-20年的刚性需求是否还存在,需要认真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当城乡土地一体化时,房价上不
去了。再加上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绝对大于需求量,居民的购房意愿急剧下降。
  中国房地产市场将经历一个五年时间的中期调整。在这一过程中,
金融问题会产生,但金融问题还不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原因在于:一是现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但还没有造成负资产。如果造成负资产就会出现恐慌性抛售现
象;二是金融机构还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三是中国居民借钱比较少。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调控,我不主张采取措施,建议把过去的措施取消掉。因为过去的措施太
多,多到我们无法看到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什么样的。但要采取长期措施,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几来年来没有顶层设计,因此,对于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回答。
 
 第五个挑战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长期化,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控,理由有三点: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仍控制在
40%以内,处于国际通行的60%债务率控制标准范围内,但是如果不加以处置,长此以往就会成为大问题;二是中国整体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健康,我们可在不对
经济健康造成较大损失和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较大不利冲击的条件下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单一制的政体,使得我们也有此能力;三是中国可供选择的去杠杆空间仍然
很大,包括政府资产的转卖、债转股,长、短期债务重组转换,拉长负债久期,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等。以上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其实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
问题的方案。
  第六个挑战是金融问题。量宽、价高是金融的主要问题。量宽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但利率很高,这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这一问
题经常发生并且长期持续,导致我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种种障碍。理论上说,这一现象阻碍了货币向信用的转移,货币向信用转移过程中,每转移一步就加一下价,最
后到实体经济手中便贵了。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8.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